如何规划普娃的小学数学学习(三) -pg电子游戏官网官方网站

2016
2012
2020-9-21 16:50 原创 · 图片11

这年头,校内数学满分,感觉已经无法满足家长们的胃口了。

很多家长都定义这是最后的底线,没有什么难度。取而代之,大家喜欢用机构的班型去衡量小孩的水平和进步。

实际这种观念,也是机构和大环境给培养出来的。背后究竟意味着什么,大部分家长没有,也没去仔细探究。

(本文是以数学普娃为立足点聊小学数学思考和规划。)

(一)从一场演讲讲起

2018年大m刚入学,我便开始跑去听某数学机构的“二升三形势讲座”。关于这个主题,我听了好几次,每次讲述的内容多少会有不一样。其中有一个观点引起我的注意:真正、大量的奥数知识点学习,基本集中在四五六年级。四年级之前都是缓慢铺垫,让小孩高年级更好消化。

同时吸引我的还有几页ppt内容:



这是机构对小升初题型的分析。同时也分析了对于小升初,什么版块最重要:计算、应用题、几何。

而他们在六年级的模块班,也是贯彻着这种宗旨。

甚至针对专项突破这事,机构还出且仅出了以下几款:



看到这些,我总结到什么呢?

* 普通班型这四年的学习量其实不多,更多是打基础,为了高年级时的同样知识点的深化吸收。真正高密度、含金量高的教学集中在高年级;

换句话说,小低中年级,大家上完课花大精力每周巩固练习的内容,其实离奥数大版块,还是很远。

这也许是机构清楚普娃们的数学思维能力,塞再多也吸收不到。同时,也为了让家长感受到小孩进步,将高年级一节课的精华内容,拆分到不同年级进行铺垫(比如枚举,迄今感觉已经不知道讲过多少次了,每次难一点点,感觉在等娃长大)。

美其名曰是更好吸收。但到了高年级教学,究竟是小孩思维到了一懂百懂,还是得益于一直铺垫,谁都无法评估。

* 六年级,针对普通班,机构的教学会趋向于与小初衔接密切捆绑,集中版块在应用题、计算和几何几部分,做好小初衔接。

现实地讲,小低中年级学的很多课程内容,和六年级的几大版块直接关系都不强。更谈不上与初中、高中知识点联系了。

如果家庭目标是希望冲上创集队,坚定奥数途径去换一个名校份额,那紧跟机构路径还是清晰且值得。

但普娃家庭,目标只是希望卡好小升初、中考、高考这几个时点,通过高考途径进入好大学。任何经年累月的学习付出,肯定都是希望和以上有密切相关性。而实际,可能真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那么美满。

也出于以上认知,国内鸡娃家庭针对数学学习,有了另外的流派。

(二)纯校内数学体系攀升流派

因为看到了自身普娃的数学资质,还有大量奥数知识的应试不相关,一些果敢的家庭进行了不一样的数学规划尝试,我归纳为“纯校内数学体系攀升流派”。主要集中在沪京两地。

我认为这种操作的特点是:

ü 承认差距:学习这事,的确就是存在能力差异。不适合搞奥数,不代表不能搞校内体系。这是一个体系特点和难度的问题。果断承认差距,不纠结,明确目标,探索适合小孩制胜的方法。

ü 放弃奥数,直接往上刷校内数学体系。将别人刷奥数的时间打错位差,拿去多次巩固初中数学知识,直奔中考目标。在掌握初中知识的前提下,用初中知识点降维打击奥数题目,比如方程式解法。

ü 目标明确:直奔主题,不摇摆、不废话,充分利用小孩的学习精力与时间。

我是怎么看待这种操作方法的呢?

首先,我认同这种思路。

现在已经迈入摇号年代,最大的枷锁已经解开。家长要解放思想,找到符合小孩特点的方法直接“中考见”和“高考见”。义务教育已经是一场9年的战役。

奥数只是一种开拓小孩思维的好手段,不代表是唯一的手段。要培养小孩内在的分类、专注、努力、思考等能力,不是奥数、甚至数学这个科目才能够承载。

但要实施这条路线,我认为需要留意一些要点。比如:

* 家长要对教学规划有了解:要么家长属于高考筛选制度的胜出者,有经验,可以带着学;要么家长即使本身没有通关经验,但特别有钻研精神,能够补回这块认知,也能带着学;或者砸钱请专业的人带着学;

* 切入这条路线的年龄不适合过小:对于普娃来说,需要一个思维发展的过程。比如大m,一年级理解不好的镜面反转原理,三年级一通百通,时光有时候就是如此神奇!

同理,无论是哪个体系的拉升,都存在认知力限制。比较适合的是拉升一段,横向练习一阵,再迎来再次拉升。

三、四年级是我认为比较好的切入年龄,这也符合家庭“低中年级拉语言科目,中高年级冲数学”的学习策略安排(这是我认为最好的路线)。

* 如果走这条路线,那是不是所有奥数知识版块都不接触呢?

我认为奥数有些知识版块是值得接触的。比如计算版块中,掌握“速算巧算”技巧,会对于复杂数字运算、减少出错率很有帮助。校内知识的竖式运算,其实更适合应用于验算。

如果舍弃这些不学,不是说不行,但的确少了一些实用技巧。

所以,我赞同普娃走与校内数学体系密切相关的培养路径,但不代表一点奥数知识都不学。这在我不同文章都有提过——只学习与校内相关性强的浅奥基础。

(三)普娃家庭的自救路径

在三上这学期,我们其中一个学习目标便是将之前学过的浅奥知识进行梳理,使用的教材不是《高思导引》,也不是《举一反三》。而是学而思出具的“专项突破丛书”:《小学数学计算专项突破》,《小学数学应用题专项突破》。


选择的理由是我们时间有限,希望能够和校内体系更切合,但能将与校内数学密切结合的奥数知识进行巩固。学而思出具的专题攻破丛书,还有一个几何版块,由于目前还没有涉及几何版块,所以不纳入计划内。

实操细节

* 难度:我使用的是二年级版本。是的,对于大m的水平,适合用二年级。

首先,大m二年级的学习吸收并不好。因为课时、学习能力、课后练习量不够等因素。其次,这个难度对于她进行温故而知新非常合适,也容易获取成就感。

* 实操:每个专项都包含“专项突破”和“专项突破练习”两部分,类似课本和练习的定位。我一般会带着大m过一下“专项突破”每一节的几个秘籍(也就是做题方法)。因为学过,多少有些记忆,还算是快的。

然后在“专项突破练习”里挑题给她做。题目分“寻找蛛丝马迹”和“转动数学大脑”两部分,也就是简单题和拔高题的差别。我一般都会在后者里挑。

对于书籍里的主题,我也会进行筛选,不是所有都进行训练。筛选理由依然是保持与校内体系的高度相关性。比如计算专项的“凑整法”“基准数法”,我认为是非常有意义的,能够给她处理大数据提供帮助,会给她再次总结,让她完成。但是对于校内数学很少碰到的“金字塔数列”“等差数列”,我选择略过,不做深化练习了。

至于应用题专项,我认为每一个主题都值得做。

我们从二升三暑假末端开始陆续刷这两套专项。虽然后来迈入了正轨,但磨合期,大m暴露出的问题远比我想象中严重。

(四)数学普娃的101种渣状态

我刷专项练习的目标很简单:

1)完成知识梳理;

2)培养思考习惯;

3)规范答题格式;

这些貌似很简单的要求,大m还真是不达标的。一是作为家长,我没有抓她。不抓是因为我们主力不在数学。事情安排有主次先后,这没有什么好遗憾。二是在校外数学学习中,大m的确无法一次性处理多项要求,顾得上内容,顾不上格式。除非有足够量的练习。

她还暴露了哪些我意想不到的问题呢?

1) 浮躁、不耐烦的数学学习心态:

我原以为她平日学习态度习惯都不错,开展专项训练不会在态度这点上出现问题。事实证明我天真了。对于任何一个没有亲切度的学科,小孩的确就不会有无缘由的爱。必须承认的事实是,大m在过去两年的机构学习中,并没有挖掘到什么乐趣。

2) 数感弱:

“拆补凑整”,是我认为非常实用的速巧算方法。凑整的核心是将数化成接近整十、整百的数,简化运算(请记住我这句总结)。

这是书本的要点概念:

(描述算是简单且清楚吧)

我稍微解释了例题,给她展示如何简化运算,提高正确率和效率。

但其实这是不够的......因为大m实际做题,在如何“更简便”上,体会感比较弱,对数字的敏感度也不高。

(208可以化为200 8和210-2,在这两者间,她选择了后者,结果运算并不没有简化......需要很多次的练习才发现到规律)

3) 数学习惯:

在一条计算错误的式子上,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大m在第一步会停顿那么久,最后还算错——因为她跳步了。将最核心的第一步跳过,在脑里自我演算,但这样非常容易导致出错(我不知道这是谁教她的)。

分步演算,分步得分,可以说是校内数学老师会强调千百万次的内容。但机构教学太快了,机构内老师并不会花精力去强化数学做题习惯。在一知半解的理解下,普娃们只能够自我摸索,自我体会,千奇百怪的思维出来也就不奇怪了。

(五)陪伴孩子前行

尽管第一周开展得比较鸡飞狗跳,毕竟我也经过锤炼,这种事见怪不怪。调整了一下,逐渐进入佳境。目前整体状态都在良好推进中。

这话虽然说得很轻巧,但我的确有些心得想和大家分享:

1)审视小孩情况,区分哪些可以放过,哪些必然要坚持:

题目超出能力范围可以放过,态度浮躁敷衍不可以。数学做题习惯不好必须反复磨。逃不过的知识点,也要尽力陪伴闯过去。

奥数学习的安排和目的,是家长可以定义的。

2)让小孩明白为何而学:

在大m浮躁不耐烦心态不断出现时,我给她解释了目前安排的原因。哪些问题是她无法回避,始终都要面对的,除非她选择放弃。打骂也许可以暂时解决问题,但最重要还是小孩想明白学习的目的。

3)鼓励是最有力量的武器:

我给大m 分析了她的数学状态。 大致意思是:我很肯定她的校内表现,现在的努力只是希望她以后能够走得更顺利而已。所以这没有什么短期压力,可以放松心态去挑战。学得进去,就走快一些,不行就维持现状,也可以。

当客观分析,表达了家长的态度后,加上自己想通了,大m整个人都松弛了,对学习的勇气又回来了。

这是“如何规划普娃的小学数学学习”的第三篇,陆续记录了我对奥数、机构数学学习的一些思考,并且开始转入实操。作为一名家长,自身认知和经验的积累会不断堆积,这也是我坚持用同一个题目命名文章的缘由,希望大家能够看到变化的趋势。

也希望未来能够多分享一些的实操心得给大家。欢迎关注我的公号“辅娃记”(fuwaji123)获取更多学习心得。

无论是有成效的分享或者失败的教训,希望这不断探索和寻找合适方法的过程,能够给阅读着本文的您带去一些启发。


赞116
收藏869
4年前
受用
4年前
二年级女娃做题总会出错,计算错误或者审题错误,计算已经开始加强练习了,审题错误怎么破?
4年前
学习了,谢谢
4年前
写的挺好的👌
3年前
写的真好
3年前
加油加油努力学习
3年前
加油加油努力哦💪信心满满
3年前
谢谢分享学习了(*°∀°)=3
3年前
推荐的书都是学而思的?

推荐阅读

6岁
9岁
日志
6岁
9岁
日志
ttx
11岁
日志
辅娃记的mr妈
辅娃记的mr妈
2016
2012
网站地图